春秋释例

[晋] 杜预 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七

晋杜预撰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三

小国地隐元年。虢。

荥阳县。共汲郡共县。宿东平无盐县。祭阙。申南阳宛县。夷城阳壮武县所治夷安地。二年向

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极。阙。五年燕

东郡燕县。七年滕

沛国公丘县东南有滕城。凡

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十年戴

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地。十一年息汝南新息县。桓二年郜

济阴成武县东南有北郜城。三年芮

冯翊临晋县有芮乡。魏河东河北县。五年州、淳于

二名国都于东莞淳于县。七年谷

南乡筑阳县北谷城。九年巴巴郡江州县。荀阙、贾阙。十一年贰阙、轸阙、绞阙。州

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州陵城。蓼

义阳棘阳县东南湖阳城。十二年罗

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南郡枝江县。十三年赖义阳随县赖乡。十五年牟

泰山牟县。葛

梁国宁陵县东北葛乡。庄二年,于余丘。

阙。十年,谭。

济南平陵县西南谭城。十二年,萧。沛国萧县。十三年,「遂」。

济北蛇丘县东北有遂乡。十六年,「滑」。费、滑

二名。滑国都于费,河南缑氏县。十八年「权」。

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三十年「鄣」。

东平无盐县东北有鄣城。闵元年「耿」。

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乡。霍。

平阳永安县东北有霍太山。二年「阳」。阙。僖二年「江」。汝南阳安县。冀。

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五年「弦」。弋阳轪县东南。道。

汝南阳安县南有道亭。柏。

汝南西平县有柏亭。六年「微」。

东平寿张县西北有微乡、微子冢。十四年「鄫」。琅琊鄫县。十五年「厉」。

义阳随县北有厉乡。韩。

阙。十七年「英氏」。阙。项。

阙。密。荥阳密县。二十一年

「任

任城县也」。「须句」。

东平须昌县西北有须句。颛臾

泰山。南武阳县东北有颛臾城。二十三年「顿

汝阴南顿县」。二十四年「管」。

荥阳京县东北管城。毛。阙。聃。阙。雍

河内山阳县西有雍城。毕。

京兆长安县西北,周武王冢,武王葬毕地。酆。

始平鄠县东有酆邑亭。邘。

河内野王县西北有邘城。应。

襄城城父县西南有应城。蒋。

弋阳期思县所治蒋乡亭。茅。

高平昌邑县西有茅乡。胙

东郡燕县西南有胙亭。二十六年「夔」。建平胏归县也。二十八年有「莘」。阙。二十九年「介」。城阳黔陬县。三十年「焦」。弘农陕县「焦亭」。文三年「沈」。

汝南平舆县北有沈亭。五年「六」。庐江六县。六年「逼」。阙。十二年「巢」。

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宣元年「崇」。阙。四年「郧」。阙。九年根牟。

琅琊阳都县东有牟乡。十二年唐。

义阳安昌县东南有上唐乡。十五年黎。

上党壶关县有黎亭。成六年𫑘。阙。郇。郇瑕氏

二名。河东解县西北有郇城。襄四年「寒」。

北海平寿县东有寒亭。有鬲。平原鬲县。斟灌。

乐安寿光县东南有灌亭。斟寻。

北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过。有过

二名。东莱掖县北有过乡亭。戈。

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戈邑。十年逼阳。彭城傅阳县也。十三年邿。

任城亢父县有邿亭。二十三年铸。

济北蛇丘县所治铸乡城也。二十四年豕韦。

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唐。太原晋阳县。杜。京兆杜陵县。二十九年扬。平阳扬县。邶。阙。鄘。阙。豳。新平漆县东北邠城。郐。

荥阳密县东北郐城。昭元年观。顿丘卫县。扈。始平鄠县扈乡。姺。阙。邳。

下邳县。奄。商、奄二名。阙。褒。阙。姒。阙。蓐。阙。四年胡。

汝阴县西北胡城。有缗。

阙。又云:「兖州金乡城,缗国也。」黎。

或曰东夷国,或曰魏郡黎阳县,疑。五年大庭氏。今在鲁城中。九年「骀」。

始平武功县所治。厘城。岐。

扶风美阳县西北有岐山。蒲姑。

乐安博昌县西北蒲姑城。亳。阙。十二年昆吾。

东郡濮阳县。十三年「房」。汝南有吴房县。十五年「密须」。安定阴密县也,阙。巩。阙。十六年「甲父」。

高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十八年「鄅」。琅琊开阳县。二十七年钟吾。阙。二十九年。𮨵。阙。鬷川、鬷夷氏。二名阙。穷桑。

阙。定二年「桐」。

庐江舒县西南有桐乡。四年「封父」。阙。哀元年「仍」。有仍。二名阙。右小国一百二十九,经传惟见国名,其二十八阙。共池桓十年「恶曹」,十一年「折」,十一年「垂棘」,僖二年「多鱼」,二年「牡丘」,十五年「女栗」;文十年「厥貉」,十年「沓」,十三年「上鄍」,成二年「琐泽」,十二年「交刚」,十二年「貍脤」。

十七年「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脤」。旧说壬申,十月十五日;貍脤,鲁地也。传曰「十月庚午围郑」,然则二月未得及鲁之境也。虚朾十八年「台谷」,十八年「善道」。襄五年「大隧」,十九年「商任」,二十一年,「泮」。二十五年,「旷林」。昭元年,「祲祥」。祥二名。十一年,「厥憖」。十一年,「𫑘陵」。二十六年,「拔郯」。二名。定三年,「安甫」。十年,「渠蒢」。渠挐。二名。十五年。右地二十六,未闻古属何国,并阙戎地。隐二年,「戎」。

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

九年,「北戎、山戎,无终」。

三名。北平有无终县。桓十三年,「卢戎」。阙。庄二十八年,「骊戎」。京兆新丰县。闵二年,「犬戎」。

西戎别在中国者。阙。僖十一年,「扬阙」。拒阙。泉。

河南洛阳县西南有泉亭。皋阙。伊洛之戎。

杂居洛水、伊水之间者。

河南洛阳县西南有戎城。

二十二年,「陆浑之戎」。九州之戎。

河南陆浑县。三十三年,「姜戎」。晋南鄙。成元年,茅戎。

河东大阳县西有茅亭徐吾氏。

茅戎之别种。昭九年,阴戎。晋阴地。哀四年,狄戎。阙。十七年,戎州。戎邑近卫者。阙。狄地。庄二十八年,广莫。北狄地之旷绝蒲与北屈左右。

闵二年,东山皋落氏。狄

二名,赤狄别种,在晋东,

阙。

僖二十三年,𪪞咎如。

赤狄别种,阙。三十三年,白狄。

故西河郡地,有白部胡。

文十一年,长狄鄋瞒。鄋瞒,长狄国,阙。潞。赤狄、潞氏

二名,在上党。又云:「潞城县东有古城,赤狄潞氏国也。」宣三年。赤狄。

故上党郡地,有赤沙城。十一年。𪴙函。阙。众狄。阙。

十六年。赤狄,甲氏、留吁、铎辰,三名赤狄别种。阙。昭十二年。鲜虞。

白狄别种。中山新市县也。昔阳。

肥国都也。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肥。

白狄别种。巨鹿下曲阳县西有肥累城。

十三年,中人。

鲜虞地也。中山望都县西北有中人城。十五年。鼓。白狄别种。巨鹿下曲阳县有鼓聚。定四年。中山。

鲜虞地。中山国治卢奴县,夷地。

僖十三年,淮夷。东夷。东夷居淮水者。阙。文十六年,百濮。

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哀四年,夷虎。阙。十九年,三夷。阙。敖三夷地。阙。蛮地。文十六年,群蛮。阙。

成十六年,陆浑蛮氏。戎蛮、蛮氏

二名。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

右四夷四十,其二十一阙也。山名。隐八年。泰山。奉高县西北。桓六年,二山。具山、敖山。僖四年。方城。南阳叶县南。十四年,沙鹿。

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鹿,土山也。十五年,华山。弘农华阴县西南。三十二年,殽。弘农黾池县西。文十三年,绎。

鲁国邹县北。十六年,阜山。阙。宣二年,首山。

河东蒲坂县东南首阳山。十二年,敖。

荥阳荥泽县西北是也。鄗。

荥阳县西北敖山东南。成二年,靡䈕。阙。华不注。阙。五年,梁山。

冯翊夏阳县北。又云:「同州韩城县有梁山。」襄三年。衡山。吴兴乌程县南。十八年。巫山。济北庐县东北。梅山。荥阳密县东北。鱼齿。南阳犨县北。二十三年。大行。河内郡北。昭四年。四岳。

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县衡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上曲阳县西北恒山也。三涂。

河南陆浑县南山名。或曰:「三涂,伊阙、大谷、𮝹辕三道也。」传曰:「晋将伐陆浑,而先有事于洛与三涂,先祭山川也。谓三道者,非也。」阳城

河南阳城县东北山,洧水所出。太室

河南阳城县西北嵩高山,中岳也。地理志云:「武帝置嵩高县,以奉太室之山,是为中岳;有少室,在太室之西,谓之少室。」荆山。新城坻乡县南。中南。

始平武功县西南有大台山。岐扶风美阳县西北。涂山。

淮南寿春县东北山也。五年莱山阙。坻箕之山阙。七年莱柞阙。羽山。东海祝其县西南。十一年冈山阙。十二年坻阙。十六年桑山阙。二十二年。北山洛北邙山是也。定四年,小别阙。大别

阙。或曰大别在安礼县西南。传曰:「吴既与楚夹汉,然后楚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二别近汉之名,无缘反在安礼也。十三年首山阙。哀元年会稽在会稽山阴县南。四年菟和

在上雒县东。

右山四十五其十二阙水名。隐三年济

自荥阳卷县东,经陈留,至济阴,北经高平、东平,至济北,经济南至乐安博昌县入海。四年濮阙。桓六年汉一名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经汉中、魏兴至南阳,东南经襄阳,至江夏安陆县入江。八年淮

出义阳平氏县桐柏山,东北经汝南、汝阴、淮南、谯国、沛国、下邳,至广陵县入海。十二年,彭

出新城昌魏县,东北至南乡筑阳县入汉。十三年,鄢

出新城坻乡县东,经襄阳,至宜城县南入汉。十八年,泺

出济南历城县故城西北入济。庄四年,溠

义阳厥县西有漈水,源出县北,从县西,东南至随县,入郧水。九年,洙

出鲁国东北,西南入沇水,下合泗。十八年,涌

南郡华容县,南出自江也。闵二年,渭

出陇西狄道县鸟鼠同穴山,东经南安、天水、略阳、扶风、始平、京兆,至弘农华阴县入河。僖元年,汶

出泰山莱芜县西南,经济北至东平须昌县入济也。四年,东海

自辽西、北平、渔阳、章武、渤海、乐陵、乐安、北海、东莱、城阳、东海、广陵、吴郡、会稽十四郡之东界以东也。河

出西平西南二千里,从西平东北经金城、故北地、朔方、五原,至故云中,南经平阳、河东之西界,东经河东、河内之南界,东北经汲郡、魏郡、顿丘、阳平、平原、乐陵之东南,入于海也。十一年,伊

出上雒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洛阳县入雒也。雒

出上雒县冢领山,东北经弘农,至河南巩县入于河。十六年,汾

出太原故汾阳县东南,至晋阳县西南,经西河、平阳,至河东汾阴县入河。十九年,睢、

汴水自荥阳受河。睢水受汴,东经陈留、梁国、谯郡、沛国,至彭城县入泗。二十二年,泓。阙。三十三年,坻。

鲁阳县有滍水,东注襄城,至定陵县入汝。宣四年,漳。

出新城坻乡县,南至荆山,东南经襄阳、南郡当阳县入沮。八年,滑。阙。十年,颍。

出河南阳城县阳乾山,东南经颍川汝阴县、淮南下蔡县,入淮。成六年,浍。

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十三年,涑。

出河东闻喜县,西南至蒲坂县入河。泾。

出安定朝那县西,东南经新平、扶风,至京兆高陆县入渭。十七年,洧。

出荥阳密县西北阳城山,东南至颍川长平县入颍。汝。

出南阳鲁阳县大盖山,东北至河南梁县,东南经襄城、颍川、汝南,至汝阴褒信县入淮。洹。

洹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魏郡长乐县入清水。襄三年。耏、阙。十六年。溴

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县入河。湛

出襄城昆阳县北,东入汝。十八年。潍

自东莞县东北经城阳,北至北海都昌县入海。沂

出东莞盖县艾山,东南经琅琊、东海,至下邳县入泗。旃然

出荥阳成皋县,东南入汴水。十九年漷

出东海合乡县,西南经鲁国,至高平湖陆县入泗。泗

出鲁国卞县,西南至高平湖陆,东经沛国、彭城、下邳,至临淮郡左右入淮水。二十三年少水。阙。二十五年泮。阙。二十八年黄

出荥阳宛陵县西,西南至新郑城西入洧。昭元年洮。阙。三年江

出汶山升迁县岷山,南经蜀郡建宁至江阳,北经巴郡,东经建平、宜都、南郡、江夏、弋阳、安礼,至庐江,东南经淮南下邳,至广陵入海。五年罗。阙。六年豫章。豫章郡今治南昌县,县西有水,北入江。当春秋时,豫章在江、淮之南。七年濡

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间鄚县入易水。十二年渑

出齐国临淄县,北经乐安博昌县南界,西入时水。十二年彭阙。姑

出东莱黄县山,西北经即墨县,至城阳黔陬县东南入海。尤

在城阳郡东南入海。二十五年沂出鲁国鲁县,西南入泗。二十六年淄

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二十七年沙阙。二十九年鬷阙。定四年清发阙。睢

出新城昌魏县东南河山,东南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哀十三年泓阙。十五年桐

出宣城广德县西南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雍阙。二十七年濮

自陈留酸枣县傍河,东北经济阴,至高平巨野县入济。

右水五十八其十四阙。盟会图疏附共

音恭,今卫州共城县也。城父

亳州县也。上阳

在陕州。南宫,

冀州县。淮阳,

今陈州宛丘县。襄城,

许州县。滕,

在徐州。高陵在雍州。陇西,

渭州。东阳,

在邓州南阳。云中,

在并州榆次县东北。南越,

广州。中山,

今定州。济北,

济州卢县。汝南,今豫州。齐国,

今青州临淄县。平陆

西河县。胶东

括地象云:「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河东

蒲州。西河,

今汾州。南郡,

今荆州。沙丘宛台,在邢州。鄂,

在慈州。邘城,

在怀州。牧野纣南郊,地名梁山。雍州、不窟故城

在庆州。邰

天来入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骊故城,

在雍州新丰县,殷时国。洛水,一名漆沮水,源出庆州。

帝王纪云:「黄帝都有熊。」

今河南新郑县。虞城,

在陜州河北县。芮城,在芮城县。密须

括地象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密,密氏,姞姓,在安定。酆、镐

相去二十五里,在长安南。文王陵,

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五里毕原上。曲阜

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管

在郑州管城县。蔡括地象云:「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周武王封弟叔度于是。蔡县东十里有蔡山,则国名也。」桃林

括地象云:「在陕州桃林县西。」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名桃林,广三百里。」徐括地象云:「泗州徐城县北。」奄国

奄州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也。商国,

括地象云:「在商州。」一说商丘即宋州。南燕

南燕滑州胙城县。祭国国名云:「祭在河南。」褒

梁州褒城县。卫

濮州。平王东徙于洛邑,

即王城也。」平王以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后及战国为西周。王居于泛

音凡。括地象云:「泛城在汝州襄城县南。」阳城

属河南。武皇后改曰告成。武城,

在员州。乐陵,在沧州。河阳,

在怀州河阳县。蓼,

在光州。祁,

在并州。汾阴,在蒲州。临汝,

在汝州。舞阳,

在许州。范阳,

在易州。萧,

徐州萧县,古之萧国。九江郡,

即寿春。召陵,在豫州郾城县。葵丘,

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又青州临淄县有葵丘。申,

在邓州南阳县。安邑,在绛州。沂水,

在兖州,亦名雩水。蒙山,

在沂州。大野,即巨鹿。括地象云:「大野泽在郑州。」峄山,

在兖州。沮水

即汉水。漆水出岐州普润县。沮水,

一名石川水,出雍州富平县。沣水

出鄠县终南山。」汶水出泰山郡莱芜县。」伊水

出虢州蛮山。斟寻故城,

在青州北海县。斟灌

亦青州。二国在宋、郑之间。寒国

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故过乡亭,

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本过国。」括地象云:「倚姓国也。」彘,

在晋州霍邑县。下阳

在陕州河北县。蒲城

在隰州。东山、皋落

在潞州。翟

在慈州。乾侯

在湘州。北屈在慈州。故魏城

在陕州。嬴姓国。祊田

在沂州。防风氏地,

在湖州武康县。费,

在沂州。孟津,

在河阳县南门外。黄池,在汴州封丘县。丹阳,

括地象云:「归州巴东县。」葛,

在豫州新蔡县。陆浑,在洛州西南。郏鄏,

在河南。故王城,周公所筑,在洛邑。郏,

今汝州郏县。钧台,

在洛州阳翟。景亳,

在宋州北。涂山,

今濠州钟离县。践土,在郑州荥泽县。缗国,

在兖州金乡县。章华台,在荆州。乾溪,在亳州城父县。方城,

许州叶县。棠,

扬州六合县。郧子国,

在安州。唐,

括地象云:「唐乡故地在随州。」郾城,在豫州。堂溪,在豫州郾城。顿,

在陈州南。邓,姫姓也。胡,在豫州郾城、巢,

在庐州。白,

在豫州褒信县。莒,

在密州。商、于、

商,在商州商洛县。于,在邓州内乡于林也。上庸,

在房州竹山县。汉,

在汉中郡。上党、

泽潞等州河外、

陕、虢等州。重丘,

括地象云:「曹州城武县有重丘故城。」伊阙山,

在洛州。圉城,

汴州雍丘县东。萧台,是恒山之别名。」莒,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嬴姓于莒。即墨、

莱州。寿春、

寿春、邺中、

相州。鄫,在郑州新郑县东。诗谱云:「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历官至于周,重黎之后,鄫仲之国,为郑武公所灭也。」鄀,

世本云:「允姓之国,昌意降居为侯也。」在襄州乐乡县也。纶,虞邑,洛州嵩阳县是。汉轮氏县,隋改曰嵩阳。鄫,

在沂州承县。邾,故城

在兖州。羑里,

在相州汤阴县北。崇国,

在雍州西南鄠县东,故酆宫是。密国,

姬姓国,畿内国。宣王灭之。无棣,

在沧州无棣县南,无棣沟是。蒲姑,

在青州博昌县。纪国,

在青州寿光县。堂阜,在兖州句阳县。阜高三尺,周百步。

郯,

音炎,少昊之后,嬴姓之国,属东海郡。谭,

在齐州南平陵县。遂城,在兖州。柯,

在济州东阿县。鄄,

音绢,在濮州。山戎,今夷国是。孤竹城,

在平州卢龙县。流沙

括地象云:「居延海在甘州。」地理志云:「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东虢国,一名武牢,亦郑之制邑,汉之成皋县。杞,

汴州雍丘县,故杞国城是。洮水,

一名涑水,出绛州。靡䈕山,

括地象云:「一名磨䈕山,亦云马头山,在蔚州飞狐县。」赵襄子既杀代王,迎其子。代王夫人曰:以弟侵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䈕自杀,遂以名焉。」中牟,在河北。崆峒山,

在原州高平县。应城,

在汝州鲁山县。平州,

在汾州介休县西。济南城,

在淄州。郕,在濮州雷泽。武王封季载于郕。韦国,

在滑州北三十里白马县南有韦城。淮阳,

今陈州。汉中梁州。千亩

晋州岳阳县。谢城,

在兖州龚丘县。费,

在沂州。菟裘,

在兖州泗水县。三脊茅

辰州卢溪县南有苞茅山。武陵记云:「山际出茅,有刺,三脊如越。」

今苏州西南三十五里横山南有鲁都村。村内有城,哀公居之。河内,

古帝王都多在河东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春秋释例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