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鱼第十六
释曰:案说文云:鱼,水虫也。此篇释其见于经传者,是以不尽载鱼名。至于龟、蛇、贝、鳖之类,以其皆有鳞甲,亦鱼之类,故总曰释鱼也。
鲤,
释曰:今赤鲤鱼也。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是也。
鳣
释曰:郭义具注。陆机云:鳣出江海。三月中从河下头来上鳣,身形似龙,锐头,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纵广四五尺。今于盟津东石碛上钓取之。大者千余斤,可蒸为𦞦。又可为鲊鱼。子可为酱。诗卫风硕人云:鳣鲔发发是也。
𫚢
释曰:注云:今𫚢额白鱼。郭以目验言之也。诗颂云鲦鲿𫚢鲤是也。
鲇
释曰:郭氏云:别名鳀。江东通呼鲇为𬶕。案此经鲤鳣𫚢鲇。舍人曰:鲤一名鳣。孙炎曰:𫚢一名鲇。则是舍人以鲤、鳣为一鱼。孙炎以𫚢、鲇为一鱼。郭氏以为四鱼者,如陆机之言。又以今语验之,则鲤、鲔、鳣𩹿皆异鱼也。故郭氏云:先儒及毛诗训传皆谓此鱼有两名,今此鱼种类形状有殊,无缘强合之为一物,是郭氏所以异也。
鳢注鲖也。
释曰:今鲤鱼也。鲖与𩾋音义同。诗小雅云:鱼丽于罶,鲂鳢是也。
鲩注今𩽼鱼,似鳟而大。
释曰:舍人云:鳢一名鲩。郭氏所不取也。
鲨,𬶍。
释曰:鲨一名𬶍。诗小雅云:鱼丽于罶,鲿鲨。陆机云: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郭氏云:今吹沙小鱼也。
鮂,黑𫚤。
释曰:鮂,一名黑𫚤。郭云:即白鯈。江东呼为鮂者,以时验而言之也。诗颂曰:鲦鲿𫚢鲤是也。
鳛,䲡。
释曰:鳛,一名䲡,即今泥䲡也。穴于泥中,因以名云。
鲣,大鲖,小者,𫚛。
释曰:此即上文鳢也。其大者名鲣,小者名𫚛。故注云。今青州呼小鲡为𫚛。鲡与鳢音义同。
魾,大鳠,小者𬶐。
释曰:𬶐,鱼名,似鲇而大,白色。鳠之大者别名魾,小者别名𬶐也。
鰝,大𫚥。
释曰:𫚥之大者长二三丈,𩰄长数尺,若此之类者名鰝。
鲲,鱼子。
释曰:凡鱼之子总名鲲。诗云:其鱼鲂鳏。郑云:鳏,鱼子。鲲、鳏字异,盖古字通用也。鲁语云: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鱼禁,鲲鱬,鸟翼𬆮卵,蕃庶物也。是亦以鲲为鱼子也。
注𬶨䱜至有之。
释曰:𬶨,一名。是鱁。䱜之属也。云体似鱏者,字林云:鱏,长鼻鱼也,重千斤。传曰:伯牙鼓琴,鱏鱼出听是也。𬶨鱼之体似之也。云尾如䱡鱼者,说文云:䱡,鱼名,出乐浪潘国。一曰䱡鱼,出江东,有两乳。今𬶨鱼之尾如䱡鱼之尾,故云尾如䱡鱼也。云大腹以下者,时验而言也。
注家语曰:其小者,鱦鱼也。
释曰:案家语:宓子贱仕鲁为单父宰,孔子使巫马期往观政焉。期阴免衣弊裘入界,见渔者得鱼,辄舍之。期问焉,曰:凡渔者,为得鱼也,何以得鱼却舍之?曰:鱼之大者名为𫚋鲿,吾大夫爱之。其小者名为鱦,吾大夫欲长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是也。引之证鱦是小鱼之名也。
𩹿,鮛鲔。
释曰:郭义具注。陆机云:鲔鱼,形似鳣而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口亦在颔下,其甲可以摩姜,大者不过七八尺,益州人谓之鳣鲔。大者为王鲔,小者为鮛鲔。一名𩹿,肉色白,味不如鳣也。今东莱辽东人谓之尉鱼,或谓之仲明。仲明者,乐浪尉也。溺死海中,化为此鱼。又曰:河南巩县东北崖上,山腹有穴。旧说云:此穴与江湖通,鲔从此穴而来,北入河西,上龙门,入漆沮。故张衡赋云:王鲔岫居。山穴为岫。谓此穴也。月令季春荐鲔于寝庙。天官駇人春献王鲔是也。
鯦,当魱。
释曰:鯦,一名当魱,海鱼也。
注海鱼至音胡。释曰:云似鳊而大鳞者,案鳊似鲂而大,腝细而长,今鯦鱼似之,但鳞大耳。云肥美以下者,时验而知也。
𫚓,蠛刀。
释曰:𫚓,一名蠛刀。郭氏云:今之𫚖鱼也。说文云:𫚖,饮而不食,刀鱼也。九江有之,亦呼为鲂鱼。是则此鱼一名𫚓,一名蠛刀,一名鱽鱼,一名𫚖鱼也。
𫚪鮬,鳜𫚡。
释曰:郭云:小鱼也。似鲋子而黑。广雅云:鲋,鰿也。此鱼似其小者,故云似鲋子而黑色为异也。江东呼为妾鱼。说文云:鯜鱼,出乐浪潘国是也。
鱼有力者鰴。
释曰:凡鱼之强大多力异于群辈者,名鰴。
𫚍。𫚥释曰:𫚍鱼,一名𫚥。郭云:出秽邪头国。见吕氏字林。案说文亦云:
𫚑,鳟。
释曰:𫚑,一名鳟。诗云:九罭之鱼,鳟鲂。陆机云:鳟似𩽼鱼,而鳞细于𩽼,赤眼。是也。鲂,魾
释曰:鲂,一名魾,江东呼为鳊。诗云:其鱼鲂鳏。陆机云:鲂,今伊洛济颍鲂鱼也。广而薄,肥,恬而少肉,细鳞,鱼之美者。辽东梁水鲂特肥而厚,尤美于中国鲂。故其乡语曰:居就粮。梁水鲂是也。
蜎蠉
释曰:井中小赤虫也。一名蜎,一名蠉,又名蛣蟨,又一名孑孓。广雅云:孑孓蜎是也。
蛭,虮
释曰:此水中虫憙入人肉者,江东呼为虮,本草谓之水蛭。一名马蜞,一名马耆。即楚王食寒菹,得而吞之,能去结积者是也。
科斗,活东。
释曰:郭云:虾蟆子。此虫一名科斗,一名活东。头圆大而尾细,古文似之。故孔安国云:皆科斗文字是也。
魁,陆,释曰:即魁蛤也。见夲草
注。本草至蚶也。
释曰:案夲草虫鱼部云:魁蛤,一名魁陆,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陶隐居注云:形似纺軖,小狭长,外有纵横文理。云是老蝙蝠化为者是也。云即今之蚶也者,案字书云:蚶,蛤也,出会稽,可食是也。然则又一名蚶也。
鼁𫜟,蟾诸,在水者黾。
释曰:此有多种,鼁𫜟一名蟾诸。郭云: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然蟾诸非虾蟆,但相似耳。案本草虾蟆,陶注云: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也。蟾诸亦类此。抱朴子曰:蟾诸,寿三千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玄中记云。蟾诸头生角者。食之寿千岁。是也。其居水者名黾。一名耿黾。一名土鸭。状似青蛙。而腹大为异。陶注本草云。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即此黾也。陶又云。一种小形善鸣唤名为蛙者。即郭云青蛙者也。
蜌螷
释曰。此一名螷。蚌属也。说文云:修为螷,圆为𧑐。郭云:今江东呼蚌长而狭者为螷,其肉可为醢。周礼醢人掌馈食之豆云脾析螷醢是也。
蚌,含浆。
释曰:说文云:蜃属。郭云:即蜃也,谓老产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浆。周礼谓之貍物。
鳖三足,能龟三足,贲。
释曰:鳖、龟皆四足,三足者异,故异其名。鳖之三足者名能,龟之三足者名贲也。
注山海至六眼龟。
释曰:案中山经云:游戏山东南二十里曰从山从水出其上,潜其下,其中多三足鳖,食之无虫疾。是从山多三足鳖也。又云:放皋山东五十七里,曰大苦山,阳狂水出焉,西南注伊水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巳肿。是大苦山多三足龟也。云吴兴郡以下者,以时验而言也。
蚹蠃,螔蝓。
释曰:蚹蠃,一名螔蝓。郭云:即蜗牛也。案本草蜗牛,陶注云:生山中及人家,头形似蛞蝓,但背负壳尔。海边又一种,正相似,以火炙壳便走出,食之益颜色,名寄居,亦可作醢。周礼馈食之豆,葵菹蠃醢是也。
蠃,小者蛹。
释曰:蠃与螺音义同。其小者名蜬
螖。蠌,小者蟟。
释曰:螖即彭螖也。似蟹而小,一名蠌。其小者别名蟟。案蜱苍即云螺属。郭氏两从之。
蜃,小者珧。
释曰:蜃,大蛤也。月令:孟冬之月云:雉入大水为蜃。其小者名珧,一名王珧,可饰佩刀削。诗传云:天子玉琫而珧珌是也。山海经峄皋山,皋水出焉,东注激女水,其中多蜃。珧
龟俯至不若。
释曰:此辨龟之俯仰前后左右,其形不同,其名亦异也。云龟者,目诸龟也。云俯者灵者,谓行时头低,周礼天龟曰灵属是也。云仰者谢者,谓行时头仰,周礼地龟曰绎属是也。云前弇诸果者,诸,辞也。谓甲前长弇覆者名果,周礼东龟曰果属是也。云后弇诸猎者,诸,亦辞也。谓甲后长弇覆者名猎,周礼南龟曰猎属是也。云左倪不类者,倪,庳也,不发声也。谓行时头左边庳下者名类,周礼西龟曰雷属是也。云右倪不若者,不亦发声也,谓行时头右边庳下者名若,周礼北龟曰若属是也。周礼又云: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色谓天龟玄,地龟黄,东龟青,西龟白,南龟赤,北龟黑。龟俯者灵,仰者绎,前弇果,后弇猎,左倪雷,右倪若,是其体也。东龟、南龟长前后,在阳,象经也。西龟、北龟长左右,在阴,象纬也。天龟俯,地龟仰,东龟前,南龟却,西龟左,北龟右,各从其耦也。是周礼先有成文,故此释之。郑取此文为说,其言正同。惟绎与谢、雷与类小异耳,其义亦同。注行头至卜审
释曰:案贾公彦说周礼以倪为睥睨,则左倪右倪,是左顾右顾也。郭氏以庳解倪,及云今江东所谓左食者,皆以时验而言也。云以甲卜审,言用此龟之甲以卜吉凶。审,谛也。
贝居至而椭。
释曰:此辨贝居陆居水、大小文彩不同之名也。云贝者,目诸贝也。说文云:贝,海介虫也,取其甲以饰器物。古者货贝,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居陆者名贆,在水者名蜬,至大者名魧,至小者名鰿。黑色之贝名贻贝,黄为质,白为文。点者名余貾,白为质,黄为文点者名余众。中央广两头锐者名蚆,大而污薄者名蜠,小而狭长者名鰿。
注书大至魧属。
释曰:案大传云:西伯既戡耆纣,囚之牖里,散宜生之江淮之浦,取大贝大如大车之渠,以备其辜。是也。考工记谓车辋为渠,故云渠谓车辋。其贝形曲及大小如车辋,故比之也。引之以证此经魧是其大如车辋者,故云即魧属。注以白至文点:
释曰:舍人云:贝,水中虫也。李巡曰:余貾,贝甲,黄为质,白为文彩。余泉,贝甲,白为质,黄为文彩。陆机疏云:贝,水中介虫也。龟鳖之属,其文彩之异,大小之殊甚众,古者货贝是也。余貾黄为质,以白为文;余泉白为质,以黄为文。又有紫贝,其白质如玉,紫点为文,皆行列相当。其贝大者当至一尺六七寸者,今九真、交趾以为杯盘宝物也。是先儒相传为然。但解紫贝,与郭氏少异。陆机以白为质,紫为文。郭氏以紫为质,黑为文,是其异也。书云:文贝仍几。诗云:成是贝锦。山海经:阴山,浊浴水出焉,南流注蕃泽,其中多文贝。皆谓此余貾、余泉也。
注即上至形容。
释曰:云即上小贝,知者,以其同名鰿也。云椭谓狭而长者,诗云:嶞山乔岳,楚辞云:南北顺椭,其循几何。皆是椭为狭长之名也。蝾螈至守宫也。
释曰:诗小雅正月云:胡为虺蜴。谓此也。蝾螈、蜥蜴、鼹蜓、守宫,一物形状相类而四名也。字林云:蝾螈,蛇医也。说文云:在草曰蜥蜴,在壁曰鼹蜓。方言云:秦晋西夏谓之守宫,或谓之𫊮𧔹,或谓之刺易。其在泽中者,谓之易蜥,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又东方朔云:非守宫即蜥蜴。案此诸文,则是在草泽中者名蝾螈、蜥蜴;在壁者名鼹蜓,守宫也。博物志云:以器养之,食以真朱,体尽赤,重七斤,捣万杵,以点女人体,终身不灭,耦则落,故号守宫。陆机疏云。青绿色。大如指。形状可恶。是也。
镻,蝁。
释曰。蛇也。蝮虺之属。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螣,螣蛇。
释曰。蛇似龙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
注:淮南云。蟒蛇。
释曰。蟒当为奔。案淮南子览冥篇说女娲云。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云:黄璐前白螭,后奔蛇。许慎云:奔蛇、驰蛇是也。或曰:淮南人呼此螣为蟒蛇,义亦通。
蟒,王蛇。
释曰:此蛇之最大者也,名蟒,又名王蛇,与上螣蛇异。
蝮虺至如擘。
释曰:博,广也。首,头也。擘,拇指也。比自一种毒蛇名蝮虺,身广三寸,其头大如人拇指。
注身广至蝮虺。释曰:案郭注三苍云:擘,大指也。苍颉篇以为足大指。郑注仪礼以为手大指。然则手足大指皆得名擘,故注云头大如人擘指,又名拇。孙炎云:头如拇指是也。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孙炎曰。江淮以南谓虺为蝮。广三寸。头如拇指。有牙最毒。郭璞曰。此自一种蛇。人自名为蝮虺。今蛇细颈大头。色如艾绶文。文閒有毛。似猪鬣。鼻上有针。大者长七八寸。一名反鼻如虺。类足以明此自一种蛇。如郭意此蛇人自名蝮虺,非南北之异。蛇实是虫,以有鳞,故在释鱼。且鱼亦虫之属也。
鲵大者谓之𫚥。
释曰:鲵,雌鲸也。大者长八九尺,别名𫚥
鱼。枕至之丙。
释曰:此释鱼之骨体,肠尾之名也。其鱼头中骨为枕,其骨形似篆书丁字,故因谓之丁。其肠似篆书乙字,尾似篆书丙字,亦因名之也。
注礼记曰:鱼去乙。
释曰:此礼记内则文也。郑玄注云: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东海𫚦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者,与此经违,非郭义也。
一曰至火龟。
释曰:易损卦六五爻辞云。十朋之龟弗克违。马郑皆取此文解之。则此经十龟。所以释易也。神龟者。龟之最神明者也。礼统曰。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皆上有盘。法丘山。玄文交错。以成列宿。长尺二寸。明吉㓙不言而信者是也。灵龟。龟之有灵。次神龟者。雒书曰:灵龟者,玄文五色,神灵之精也。摄龟,龟之小者,腹甲曲折,能自张闭者也。宝龟,传国所宝者。春秋经曰:盗窃宝玉大弓。公羊传曰:宝者何?龟青纯。何休云:谓之宝者,言世世保用之辞是也。文龟,甲有文彩者。筮龟,在蓍丛下者。山龟,生山中者。泽龟,生泽中者。水龟,生水中者。火龟,生火中者。
注书曰:遗我大宝龟。
释曰:此周书大诰文也。
注河图至青文。
释曰:引此以证龟甲有文彩也。其实河图说灵龟也,非此经之文。龟取其一边耳。
注常在至策传。
释曰:龟策传云:传曰:上有捣蓍,下有神龟。又云:闻蓍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是也。注火龟犹火鼠耳。
释曰:嫌龟不生于火,故以火鼠犹之也。郭注山海经云:今去天南东万里有耆薄国。复五千里许有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鼠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之火澣布是也。尔雅疏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