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释例

[晋] 杜预 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释例卷六

晋杜预撰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二

虢地隐元年虢都上阳

二名。虢国都于上阳,弘农陕县东南有虢城。庄二十一年,玤。阙。三十二年,莘。阙。僖二年。下阳。河东大阳县也。桑田。

弘农陜县东北有桑田亭。莒地隐二年,莒。城阳莒县。密。

城阳淳于县东北有密乡。僖二十六年,向。

阙。文七年,鄢陵。阙。成八年,渠丘。

城阳莒县南有渠丘。襄二十年,向。阙。二十三年,且于。阙。寿舒。阙。蒲侯氏。阙。二十四年,介根。

城阳黔陬县东北计基城。又密州东南有古豕根也。昭元年,大厖。阙。常仪靡。阙。五年,防。

城阳平昌县西南有防亭。兹。

姑幕县东北有兹亭。十年,郠。阙。十九年,纪。鄣、纪

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二十二年,寿余。阙。齐地。隐三年,齐。齐国临淄县。石门。

济北庐县故城西南,济水以石为门。卢。济北卢县故城。六年。艾

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又琅琊临沂县东艾亭,疑。桓三年。嬴。泰山嬴县。十七年。黄。

阙。或曰东莱黄县,非也。经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傅曰:「盟于黄,平齐、纪,且谋卫故也。」黄在齐、卫之间。庄二年。禚。阙。七年。谷。小谷

二名。济北谷城县城中有管仲井。八年。葵丘。

齐国临淄县西有地名葵丘。姑棼。阙。贝丘。乐安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九年。乾时。

时水在乐安界歧流,旱即竭涸,故曰乾时。堂阜。

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因以为名;然则古堂阜也。十三年杏。北杏二名阙。柯。济北有东阿县。闵元年落姑。阙。僖三年阳谷。

东平须昌县北阳谷城。四年穆陵。阙。无棣。阙。十八年甗。阙。二十六年酅。

济北谷城县西北有地,名酅。下文。十一年周首。

济北谷城县东北有周首亭。十六年郪丘。阙。十八年申池。

或曰齐城南面西头第一门名申门,齐城无池,唯此门左右有池,疑。宣元年,平州泰山牟县西平州乡。八年垂。阙。成二年鞍。阙。袁娄。

阙。莘。

阙。又云:「博州武水县西北有故莘城也。」华泉。

阙。又云:「不注山下有此泉。齐州历城县有华不注山。」徐关。

阙。又云:「齐州章丘县有故齐关城。」石窌。

济北卢县东有地名石窌。丘舆。阙。马陉。阙。十七年清。

阳平乐平县也。襄二年东阳。阙。耏外。阙。十八年平阴。

济北庐县东北平阴城。防门。

平阴城南有防,防有门。京兹。平阴城东南。邿。平阴城西有邿山。邮棠。阙。十九年祝柯。督扬

二名,济南祝阿县也。句渎之丘。阙。高唐。

济南祝阿县西北高唐城。

洒蓝。阙。二十五年重丘。阙。棠。阙。弇中。

或曰泰山。莱芜县西有瓮口谷。疑。二十六年廪丘。

东郡廪丘县故城是。二十七年崔。

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二十八年,邶殿。阙。昭三年莒。阙。五年,宁风。阙。十年,稷。

阙。棘

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城。夫」。于济南于陵县西北有于亭。十一年「渠丘」。齐国西安县。二十年「聊」。摄。

平原有聊城县,县之东北有摄城。沛。阙。二十五年「野井」。

济南祝阿县东有野井亭。定九年「媚」。阙。十年「夹谷」、祝其二名阙。哀六年「赖」。

或曰:「济南菅县南有赖亭,疑。」骀。阙。殳冒淳。阙。八年「潞」。阙。十年「鄎」。阙。犁。犁丘、「隰」

三名,济南有隰阴县。辕。

济南祝阿县西北有辕城。

十一年「艾陵」。阙。清。

济北卢县东有清亭。博泰山。博县。十四年「舒州」。阙。丰丘。阙。郭关。阙。二十一年。顾。阙。舟道。阙。二十七年「留舒」。阙。陈地。隐三年陈。

陈国陈县。僖二十三年焦。

谯国谯县。夷、城父

二名。谯国城父县。文九年。壶丘。阙。宣十一年。辰陵。

颍川长平县东南有辰亭。成十六年鸣鹿。

陈国武平县西南有鹿邑亭。哀六年。大冥。阙。杞地。隐四年。把、缘陵

二名国都于缘陵。陈留宁陵县城中有禹祠也。牟娄、

城阳诸县东北有娄乡。宣十五年。无娄。

阙。蔡地隐四年。蔡。汝南上蔡县。桓二年。邓。

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庄十年。莘。阙。成六年。桑隧。

汝南朗陵县东北有桑里亭,在上蔡西南。昭十九年。郹阳。阙。邢地。隐五年。邢。广平襄国县。闵二年,夷仪。阙。僖元年,聂北。阙。郕地。隐五年,郕。

东平刚平县西南有成乡。桓十一年,夫钟。阙。文十一年,郕。邽。或曰邑,或曰玉。阙。晋地。隐六年,晋、大卤、大原、大夏、参虚、晋阳

六名。太原晋阳县。

五年,曲沃新城下国

三名:河东闻喜县。翼。

平阳绛邑县有翼城。随。阙。六年,鄂。阙。桓二年,条。阙。千亩。西河介休县南,地名千亩陉。庭。阙。三年汾。隰。阙。庄二十五年。聚。阙。二十六年。绛。故绛,二名。平阳绛邑县西绛邑城。二十八年。东关。阙。蒲。蒲城,二名。平阳蒲子县。屈。二屈,二名。平阳北屈县。僖八年。采桑。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也。

九年。高梁。高梁之虚,

二名。平阳杨县西南高梁城。十年。韩。韩原、宗丘,三名,故韩国。阙。

十五年。河外列城五,

河之南也。焦、瑕,其二城,其三阙。东尽虢略,

从河西南行而东,尽故虢地也。」解梁城。

河东解县。阴。阙。十六年。狐厨。

平阳临汾县西北有狐谷亭。受铎。阙。昆都

阙二十四年令狐阙桑泉

河东解县西桑泉城。臼衰

河东解县东南有臼城。庐柳阙郇郇瑕氏二名,古国名。原阙。屏阙楼阙緜上县二名,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緜上。二十五年南阳

晋所始开,河内汲郡地。二十七年被庐阙二十八年河阳河内有河阳县。南河汲郡河南渡而东。三十年焦阙瑕阙三十一年清原清

二名,河东闻喜县北清原也。三十三年箕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先茅之县。茅

二名,

河东大阳县西南有茅津、茅亭。文三年王官。阙。郊。阙。五年宁。汲郡修武县也。六年夷。阙。董。

河东汾阴县有董亭。郫。郫、邵二名,阙。七年堇阴。阙,传曰:「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阴。」八年武城。阙。十年北征。阙。十二年河曲。河东蒲坂县南羁马一。阙。瑕。

河东猗氏县东北有瑕城。十三年桃林之塞。

弘农华阴县东潼关。诸浮。阙。十七年黄父。黑壤二名,阙。宣二年阴地。

晋之河南山北,自上洛以东至陆浑。六年邢丘。河内平皋县也。七年向阴。阙。十二年董泽。

河东闻喜县东北有董池陂。十五年。曲梁。广平曲梁县也。辅氏。阙。稷。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亭。雒。阙。瓜衍之县。阙。十七年。断道。卷、楚二名阙。野王。河内野王县。范。阙。成元年。赤棘。阙。五年。垂棘。阙。六年。盬。河东猗氏县盐池。新田。绛

二名:平阳绛邑县也。九年。铜鞮。上党铜鞮县也。十年。桑田。阙。十三年。河。阙。箕。郜。阙。十六年。苕丘。阙。十七年。虚。阙。襄元年。瓠丘。

河东垣县东南有壶丘亭。三年。长樗。阙。鸡泽。广平曲梁县西南。十年。著雍。

阙。传曰「晋侯还,及此而疾」,则著雍在河之南也。或曰宋地,非。十一年。栎。河东北间。十八年。长子。上党长子县。纯留。上党屯留县。梗阳。太原晋阳县南梗阳城。二十一年。著。阙。祁。太原祁县。二十三年。雍榆。

汲郡朝歌县东有雍城。朝歌。汲郡朝歌县。孟门。

阙。荧庭。阙。东阳。

晋之山东,魏郡广平以北。二十六年,鄐。鄐,田二名。阙。苗。

河内轵县南有苗亭。二十七年,木门。

阙。或曰魏邑也。子鲜奔晋,托于木门。三十年。任。广平任县。昭二年。中都。

西河介休县东南中都城。五年。杨。杨氏

二名。平阳杨县,故杨国也。八年,魏榆。

阙。虒祁。

平阳绛邑县西汾水上也。九年,戏阳。

魏郡内黄县北有戏阳城。十七年,棘津。阙。二十八年,乾侯。魏郡斤丘县。邬。太原邬县。平陵。阙。涂水。太原榆次县。马首。阙。盂太原盂县。平阳

平阳县。三十一年,适历。阙。定元年,大陆。汲郡修武县西北吴泽。三年,平中。阙。九年,五氏、寒氏二名阙。中牟。

荥阳有中牟县。回远,疑。十三年,河内。河内、汲郡。邯郸。广平郸邯县。十四年,百泉阙。哀元年,棘蒲阙。四年,上雒仓野

并在上雒县也。少习。上雒商县。武关。临阙。栾赵国平棘县西北有栾城。鄗赵国高邑县。逆畤。阙。阴人。阙。壶口潞县东有壶口关。柏人赵国柏人县。十五年冠氏阳平馆陶县。二十三年英丘。阙。薛地隐十一年薛

鲁国薛县。定元年邳

下邳县,故邳国。许地隐十一年许颍川许昌县。成四年展陂。阙。𬬺任、泠敦之田。阙。十四年叔申之封。阙。襄十六年棫林。阙。函氏。阙。昭九年夷、城父

二名。城父县属谯郡,邓地桓七年邓义阳邓县。九年鄾

邓县南,沔水之北,鄾也。秦地桓四年秦、雍

二名。秦国都扶风雍县也。僖十五年灵台

始平鄠县。王城

冯翊:「临晋县东故王城,今名武乡。」三十三年,具囿阙。文二年,彭衙。

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汪

冯翊:「临晋县东有故汪城。」四年,邧新城阙。七年,刳首阙。十年,少梁冯翊:夏阳县。成十三年,麻隧阙。侯丽阙。新楚阙。襄十四年,棫林阙。曹地。桓九年,曹济阴定陶县。僖八年,洮

阙。襄十七年,曹隧阙。重丘阙。昭二十年,鄸阙。定十二年,郊阙。哀七年,黍丘

梁国下邑县西南有黍丘亭。揖丘阙。大城阙。钟阙。邘阙。楚地。桓二年,荆楚郢三名。楚国都于郢。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东有小城名郢。八年,沈鹿阙。十一年,郊郢。阙。十三年,鄢。襄阳宜城县。荒谷。阙。冶父。阙。庄十八年,聃。那处

二名。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十九年津。

或曰南郡江陵县有津乡。湫。

南郡鄀县东南有湫城。夕室。阙。僖四年,陉。陉隰

二名。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召陵。颍川召陵县。六年武城。南阳宛县北武城。二十五年析。白羽

二名。

南乡析县。二十七年,睽。阙。𫇭。阙。二十八年,连谷。阙。范。阙。文十年,商。上雒商县。期思。

戈阳期思县东北有期思城。十四年,庐。襄阳郡有中庐县。十六年,大林。阙。阳丘阙。訾枝阙。选阙。阪高阙。句澨阙。临品阙。石溪阙。仞阙。宣三年叶南阳叶县。四年轑阳阙。烝野阙。漳澨阙。皋浒阙。十一年郔阙。沂阙。十二年沈

汝阴固始县。成七年州来。」淮南下蔡县。吕

阙。又云:「豫州新蔡外城,古吕国也。」十五年钟离淮南县也。新石阙。十六年汝阴之田。

汝水之南,近郑之南地也。瑕阙。十七年驾阙。厘阙。虺阙。襄四年繁阳。

汝阴鲖阳县南有繁阳亭。十年。柤。阙。或曰彭城傅阳县西北有柤水沟,鲁国薛县西南有柤亭,谯国酂县治戏乡。皆去钟离五百余里,非诸侯六日载会所至也;或曰汝南安城县西南有钟离亭,西平县北有柤亭,去逼阳近千里,又非自会九日之所能灭国。皆非也。十三年。庸浦。阙。十四年。棠。阙。二十六年。雩娄。安礼雩娄县。棘。

谯国邹县东北有棘亭。昭元年。犨。本郑地。南阳犨县。郏。本郑地。襄城郏县。

三年。江南之云梦中。

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

江夏安陆县东南亦有云梦城。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江南之云梦也。四年,栎。

汝南新蔡县东北有栎亭。麻。

阙。此麻当在汝阴之左右,若河南阳翟县是郑之栎,襄县、麻陂、酂县为棘,皆非吴之所及。又惟汝阴自有棘、栎。夏汭。

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五年琐。阙。鹊岸。

庐江舒县有鹊尾渚。南怀。阙。汝清。阙。六年乾溪。谯国城父县南。七年章华。

南郡华容县,台在城内。或曰章华台在谯国城父。传曰:「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如楚,道由郑,知不在城父者也。」九年淮北之田。淮水北田,夷濮西田。夷濮本陈地也。十一年不羹。

襄城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县西北有不羹亭。十二年颍尾。

颍水之尾。淮南下蔡县西。十三年中犨。阙。息舟。阙。邓。

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鱼陂。

江夏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訾梁。阙。棘闱。阙。訾。阙。豫章。

定二年,楚人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以军楚师于豫章。又柏举之役,吴人舍舟于淮汭,而自豫章与楚夹汉。此皆当在江北、淮水南,盖后徙在江南之豫章也。十四年宗丘。阙。十七年长岸。阙。十九年阴。

南乡阴县。下阴。阙。十九年城父。襄城城父县。二十三年鸡父。

安礼县南有鸡备亭。䓕澨。阙。二十四年圉阳。阙。二十五年州屈。阙。茄。阙。丘皇。阙。卷。

南阳叶县南有卷亭。二十七年潜。

庐江六县西南潜城。穷阙。三十三年养阙。三十一年南冈阙。定四年。容城阙。柏举阙。大隧阙。直辕阙。冥阨阙。城口阙。雍澨阙。五年。稷阙。军祥阙。麋阙。公壻之溪阙。成臼。

江夏竟陵有臼水,出聊屈山西南入汉水。脾泄阙。哀四年。负函阙。缯关阙。礼。

南乡析县南有礼乡。三户。

南乡丹水县北有三户亭。十二年。橐皋。

淮南逡遒县东南橐泽亭。十六年。白。汝阴襄信县西南有白亭。慎。汝阴慎县。随地。桓六年。随。义阳随县。瑕阙。八年。速杞阙。黄地,桓八年。黄。

弋阳县。庄十九年。踖陵阙。梁地。桓九年。梁冯翊。夏阳县。僖十八年。新里阙。虞地,桓十年虞。

河东大阳县东北吴城。僖二年鄍。阙。颠𫐉。

河东大阳县东北有地名颠𫐉坂。郧地,桓十一年郧。

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蒲骚。阙。宣四年梦。

江夏安陆县东南有云梦城。小邾地,庄五年郳。小邾

二名。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哀二年句绎。阙。徐地,僖三年徐。

下邳僮乡东南大徐城。十五年娄林。

大徐城东有娄林乡。十六年蒲隧。

东海昌虑县东有蒲乡。燕地,庄三十年燕。北燕二名。燕国蓟县也。僖二十五年阪泉。广宁涿鹿县涿泉。昭四年,冀之北土。

冀,州名也。北土,燕、代之属。七年虢。阙。十二年,阳唐。二名。中山有唐县。鄀地,僖二十五年,「鄀」。

商密也。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鄀县。商密南乡丹水县也。麇地文十一年,麇。阙。防渚。阙。锡穴。阙。舒地僖三年,舒。庐江舒县。

文十二年,群舒、舒龙、舒蓼、舒庸、舒鸠

五名。庐江六县西南有龙舒城。蓼安礼蓼县。襄二十四年,荒浦。阙。二十五年,离城。阙。庸地文十六年,

庸。

庸上庸县。方城

上庸县东有方城亭。裨。阙。鯈。阙。

鱼复县。今巴东永安县。郯地。宣四年郯。东海郯县。昭七年羽渊。

东海祝其县西,羽山西南也。莱地。宣七年莱。东莱黄县。襄六年,棠。

或曰北海即墨县有棠乡。吴地。成七年吴。吴郡吴县。襄三年鸠兹。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十四年皋舟之隘。阙。二十八年,朱方。阙。三十一年,延州来。

阙。昭五年,「鹊岸」。

庐江舒县东南,江水有鹊尾渚。六年,「房钟」。阙。哀九年,「邗」。

在广陵东南,自邗江穿沟,东北向射阳湖西北,末至口入淮,今谓之韩江口。十二年,「郧」。发阳。

二名,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溪口。十五年,「良」。阙。十六年,頯黄氏。阙。十七年,笠泽。阙。二十年,「艾」。豫章有艾县也,越地。定八年,「越」。于越。二名,会稽山阴县。十四年,「檇李」。

吴郡嘉兴县南有醉李城。陉。阙。哀元年,夫椒。

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有椒山。十三年,姑蔑。东陈太末县。十九年,「冥」。阙。二十二年,甬东。

会稽句章县东海中洲有穷地。襄四年,有穷。穷石二名。阙。𬬺。阙。三苖地。昭元年,三苖。阙。襄十四年。瓜州。敦煌郡敦煌县。有虞地。哀元年。有虞。

梁国有虞县。纶。阙。

右国四十,并周凡四十一,经传地名九百一十三。其四百五十七阙。春秋释例卷六。